2023年论文标准字体格式要求(实用5篇)

小编: 笔尘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文标准字体格式要求篇一

摘要: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成语。

这些成语真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完整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再现了和传递了中国文明、文化、文学。

汉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成语喜闻乐见,并借以准确地传情达意。

在今天传播中华民族文明、文化之时,翻译汉语成语是一件重大而有意义的事情。

此项工作虽有一些成果,但还需我们持之以恒地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翻译汉语成语可以借鉴前人的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可以结合翻译的宏观方法和微观手段;可以运用一切准确表达原义的翻译技能、方式、方法。

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和研究了汉语成语的一些英译策略。

关键词:汉语成语英译研究

一、翻译理论及技巧

翻译理论研究表明,翻译的方法与手段有许许多多。

大体总结起来,主要有宏观的翻译方法,也有微观的手段。

从翻译的宏观方法而言,主要指的是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这样一对相反相成的术语。

“归化”是指“翻译上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换言之,在翻译时,译者尽其所能地将原语(译入语)恰如其分地地地道道的用母语翻译出来,使原语符合目的语的各种表达方式。

“归化”的翻译的优点是本族人容易读懂和理解,而不足之处是,译文会或多或少地丢失、丧失原语的语言特色、表达方式。

而“异化”则是“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使用这种翻译方法,译者会尽量忠实表达原语的独有的文化特色、语言表达特色,而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完全传递原语的所有文化信息、语言信息,而不足之处是,译入语的读者有时难以理解,甚至会造成误解。

就翻译的具体手段而言,刘宓庆先生曾作过较为细致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采取“常规手段”和“变通手段”两种。

“常规手段”又细分为“对应”和“同步”两种。

“常规手段”再细分为“完全对应”“不完全对应”“无对应”。

“变通手段”再被细分为十三种,其中包括:分切、转换、转移、还原、阐述或注释、融合(糅合、缀合)、引申、反转(复位)、替代、拆离、增补(省略、重复)、重构、移植。

二、汉语成语的意义及结构

汉语成语历史悠久,源于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常用的丰富多彩的形象词语,由于经年提炼与洗礼,其语言特点为以古喻今、蕴含深邃、形象生动、寓意微妙、表达精当、幽默风趣;文字表现形式为短小精悍,是“人们相研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多为四字结构。”马国凡先生指出“汉语成语具有一般词不能比拟的表达力。”根据马国凡先生的研究表明,汉语成语最少由三个汉字构成。

而三字结构的成语数量较少,如:莫须有、八面光、乱弹琴、敲竹杠、拍马屁、跑龙套、挖墙脚;成语大多数为四字结构,这类成语最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结构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潜移默化、鼠目寸光、点石成金;成语有五字结构的,此类成语数量不多,在使用时,在这些成语有时加一些词汇,共同协作表达作用。

如:三下五除二、三七二十一、脚踏两只船、换汤不换药;成语有六字结构的,这类成语数量是很有限的,如:当面鼓对面锣、雷声大雨点小;成语有七字结构的,这类成语主要来自古诗词、古文章等。

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四海之内皆兄弟;成语有八字结构的,这类成语大部分来自于两个四字结构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组合,因果关系的组合、上下串对的组合及其他关联组合,这类成语数量也不多,如: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等。

三、汉语成语英译的方法及技巧

正如前面所叙,汉语成语是汉语的精华。

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时,比较而言,难度比一般性语句单位要大得多,“变通”翻译手段也少得多,有时几乎达到“不可译”的程度。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汉语成语英译的“归化”与“异化”情况

为了使汉语成语英译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语言特色、意义特色,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如:

挂羊头卖狗肉——cryupwineandsellvinegar

缘木求鱼——seekahareinhensnest

不要打草惊蛇——letthesleepingdogslie

翻译汉语成语的“归化”方法,只能是在英语中有其完全对应或几乎对应表达的情况下,才能采用。

译者也要尽量掌握英语语言,用好“归化”方法。

(二)来看看“异化”的翻译方法。

骨瘦如柴——awalkingskeleton

班门弄斧——teachonesgrandmothertosuckeggs

四、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和方法

互通,就是“对等”、“等值”的意义转换或“同义词”。

翻译这类汉语成语时,比较容易处理。

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proposes,goddisposes.

火上加油——addfueltotheflame

浑水摸鱼、趁火打劫——fishintroubledwater

这种“互通”翻译,主要取决于英汉语中均有类似的表达。

英汉语民族虽然在地理状况、气候条件、风俗习惯、饮食结构、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人”的基本属性来说,许多思维是相同的、相通的,所以这类翻译手段是可理解的。

(二)“半互通”,即英译的表达有部分与汉语原义吻合

11、皮毛之见——superficialopinion

12、泼冷水——dampendownonesenthusiasm

以上的英译只是一半对应汉语。

例10,“红尘”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旧时的繁华的社会,泛指世俗世间。

但在英语里,指的是“物质世界”。

例11的汉语“皮毛”在英语中,是“表面”“肤浅”之意。

例12,“泼冷水”并非真正的一个具体行为和物质,而是一种比喻。

但在英译时,还是有dampen这个词汇。

(三)“不互通”,即英汉语中,其中一方缺失这样的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意译,别无选择

1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whathassaidcannotbeunsaid.

14、兔死狗烹——tokickoutorkillofffaithfulaidswhentheirservicesarenolongerneeded.

1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athingcannotexistwithoutitsbasis.

例13,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马是跑得最快的。

那么,如果一个人说出了一句话,连马也难以追赶或追回。

这是一个地道的汉语词语比喻。

在英语表达中,没有这类说法,就只能用“大白话”的“意译”来传达。

例14出自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15(出于《左传》僖公十四年。“焉附”原作“安傅”)在汉语中,此句十分直观和生动,而在英语中,没有此类的表达,所以只能按汉语的意思翻译出来。

中华民族与其他古老国家的民族一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记载和文字记载,有着众多的典故和传说。

每个民族都具有各自独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其他民族是没有的。

因此在翻译这类词语、成语时,就只好按文字的“内涵”来翻译。

这样一来,汉语成语内部蕴含的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丰厚的寓意、复杂的情感色彩、精妙的修辞手段、悦耳的韵律节奏等等几乎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直白的话语。

五、汉语成语英译具体方法

看看刘宓庆所说的“变通手段”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的使用情况。

“分切”,即把原来语句的语序、长度进行切分、分割,进行重组,以利于准确传达原文思想内容。

而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由于汉语成语字数一般较少,这种翻译方法,用得频率不是很高。

“转换”手段涉及词性转换、时态转换、语态转换、语气转换、句式转换、否定与肯定转换、反话正说与正话反说转换等,在汉语成语英译时,有大量的运用。

“转移”指的是翻译中的主谓语转移、否定转移、表达重心转移等,在汉语成语英译时,比较多见。

“还原”主要指的是在翻译中,力求“原汁原味地”原文的“风貌”的转换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使用修辞手段来实现。

汉语成语英译时,多用此方法。

“阐述或注释”在翻译汉语成语时,用得不多,主要是英汉语成语本来就追求“短、平、快”、言简意赅,如果“加注”的话,译文就会如同嚼蜡。

“融合(糅合、缀合)”这种翻译方法也用得不多,因为汉语成语和英语词语都趋同于“快节奏”,所以就因陋就简。

“引申”在汉语成语中用得较普遍,原因在于“引申法”可以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即化抽象为具体,化隐喻为直白,反之亦然。

“反转(复位)”就是将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加以颠倒。

这在英汉语中十分常见,原因在于,两种语言的摆放有别。

“替代”即换词、换句型、换修辞手法等,这在翻译中俯拾即是。

“拆离”就是摘除翻译中的“障碍物”,使译文达意、平稳、流畅、自然。

翻译其他作品时,亦如此。

“增补(省略、重复)”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在汉语成语英译时,尤其用得多,因为要增补、重复重要的信息,删除和省略冗余信息,以便忠实原文。

“重构”要求译者全面而细致地分析、综合考虑,重新组合译入语。

在翻译汉语成语时,译者必须反复斟酌,重现原文的“风采”。

“移植”就是借词、借义、借用表达方式等,使译入语呈现出原语的“本意”,使母语读者完全理解和鉴赏译入语内在的“核心意义”。

结语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凝聚了的和浓缩了的“民族之魂”,是博大精深“知识宝库”;主要表现形式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既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又多姿多彩、传情达意;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由于成语易记、易背、易用,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

在文化传播中,将汉语成语翻译到英语中去,意义十分重大。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应注意采用宏观方法,也要注意采用微观手段,将方方面面理论和技能运用于汉语成语的翻译中去,以便传播中国文明、文化、文学。

参考文献:

[1]方梦之主编.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马国凡.成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论文标准字体格式要求篇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艺术和字体不断演变。近年来,雕塑字体逐渐出现在多个领域,它是雕塑艺术与字体设计的结合体,减少了设计中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抓住信息的主要特征并直观传递,简单明了地表达含义与情感,减少了受众认知上的障碍,有助于受众在接收信息后产生情感共鸣。因此,雕塑字体兼具雕塑和文字的双重功能,不但可以使人直观感受艺术的美,而且传递了信息。

:雕塑艺术;字体设计;情感传递

雕塑艺术即艺术家运用可塑、可雕、可刻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多种手法创作出抒发自身情感、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实体造型艺术。

雕塑艺术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成型的雕塑作品,按功能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雕塑等;按置放地点可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案头雕塑、架上雕塑等;按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冰雕、沙雕、泥塑等。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所以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形式的雕塑艺术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字体雕塑以字体为雕塑,使字立体化为雕塑的三维实体,既是一种观赏物和纪念物,又能向人们传递信息,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1.字体设计的意义

字体作为设计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有着独特的设计方式和表现力,是设计者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重要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字体设计不仅要注意字体带给人的视觉冲击,而且要注重抓住字体所蕴含的情感、风格和大众的心理需求,以最直观的形式表现其特色,使受众有效掌握其中的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运用字体设计迅速进行信息传递,是值得设计师深思的问题。

2.雕塑艺术与字体设计的结合

将雕塑艺术与字体设计相结合,是设计师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法。谈到雕塑艺术与字体设计的结合,如今许多私人场所、公共空间均采用这种手法,如私人工作室、公园、高楼、学校、医院、博物馆、车站、飞机场等,都设置了路线导引标识牌,这代表着雕塑与字体设计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3.雕塑艺术与字体设计的关系从设计角度看,雕塑有体量感,占据一定的空间,能够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大众的目光,因此直接影响着字体的观赏效果与主题表达。如果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考虑,在空间性这一特征上,雕塑与装置并无区别,但雕塑是艺术作品,不是一种简单的客观存在。就设计而言,笔者认为在设计手法如此多元的时代,设计作品不必仅仅存在于三维空间,当代许多设计均可以实现由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人们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设计师如何直观地给人带来空间中的视觉感受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借用三维呈现的实体如雕塑字体,也是设计师运用的一种设计手法。雕塑字体设计,是将雕塑艺术作为承担某种思想和理念的载体,注重通过对大众人群表达情感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在雕塑字体设计中,讨论雕塑语言中原本的体积、量感、节律等因素意义不大,设计师更应该关注这类雕塑所蕴含的情感与信息。

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就像一座沟通人与人情感的桥梁。设计师要将自己的思想更准确地传达给大众。笔者认为,优秀的设计不应该只从艺术角度出发表达其所蕴含的意义,不能局限于让设计专业人士理解,更应该为大众所接受,使更多的人读懂其中的信息,以达到情感共鸣,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设计。笔者对雕塑字体进行考察与理论总结,认为将雕塑艺术与字体设计相结合能够作为一条结合艺术与信息的设计途径。其一,雕塑字体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呈现信息,减少认知障碍,因此能被大多数人理解、接受,不受受众年龄、职业等客观条件局限;其二,设计师在创作雕塑字体的过程中可运用多种材料,在材料的选取上既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又不受技术限制,在信息时代能够展现更多样、更新颖的设计;其三,雕塑艺术与字体设计相结合,是一种简约、条理清晰的设计,给当代学习艺术与设计的学生以及设计师、大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设计、审美视角。

雕塑字体既能让观者体验其空间艺术,又能通过传递信息引导观者产生情感共鸣。雕塑字体不仅具有艺术性,也具有内在意义。雕塑设计者应该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引导国民提高人文修养,这正是文艺创作的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时代担当。

[1]刘柏坤。字体设计进化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美)威廉塔克。雕塑的语言。徐升,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7.

论文标准字体格式要求篇三

毕业论文要求全部打印、装订。选用a4纸,全文一律采用宋体字,正文字号为小四号。行距为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装订线1厘米(局左)。

(1)纸型:a4复印纸,方向:纵向。

(2)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

装订线位置:左端,距页边距:1.0厘米。

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

缩进:左:2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

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单倍行距。

大标题:宋体小二号

一级标题:宋体小三号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

四级、五级标题:宋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

论文标准字体格式要求篇四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居中,学号等内容靠左侧对齐,后面的下画线要整齐。

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论文题目:黑体三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关键词:“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一般3-5个,以”,“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尾不加标点符号,下面空两行。

所有英文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除字体外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words:”要加粗。

内容翻译要准确,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

注意:如果内容教多,可以将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放到下页。

“目录”两字为黑体3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层次标题“一、”顶头,黑体、小四号,第二层次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第三层次再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页码加小括号,页码前为连续的点,垂直居中。

如果采用“1”、“1、1”、“1、1、1”的形式,则每层缩进半字。

参考文献按第一层次标题的格式。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字,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所有标题左侧空两字,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空两字,或者采用“1”、“1、1”、“1、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顶格。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

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正文中出现图表时,调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将行距调整为22磅。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律采用打印的形式,使用a4规格的纸张,左边距2、75cm,右边距及上下边距2、5cm,页眉页脚1、5cm,全文行距22磅,装订线在左侧。

按以下介绍的次序依次编排,页号打在页下方,宋体五号,居中。

学生答辩后各院系要将有关资料和论文按照封面、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选题审批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答辩记录表的顺序统一装订成册,存入院系教学档案。

论文标准字体格式要求篇五

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字库字体与编排版面可以自由缩放,字距、行距更加自由,计算机将印刷字体设计从手绘制作的枯燥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向对文字解析和创意表现。因此,在90年代中期之后北大方正电子科技公司的字体设计师们创造了一些具有影响的印刷字体。比如“新报宋”、“博雅宋”、“俪宋”、“毡笔黑”、“细珊瑚”、“少儿体”、“水黑体”、“稚艺”、“兰亭宋”、“微软雅黑”、“超细黑”字体。可以说,正是这些新字体设计的出现,才有效地推动了中文印刷字体设计的历史进程。2003年,北大方正电子科技公司开发设计了一批报版正文印刷字体,在分析正文字体利弊基础上,专题研讨开发出一些新艺体。如方正雅艺、魏碑、新秀丽、正黑、兰亭特黑、邢体隶、大草、悬针隶变、剑体等印刷字体,促进了中文印刷字体设计大跨步的创新。2007年,微软公司在其最新发布的windowsvista操作系统中使用方正专门设计的微软雅黑,作为新的印刷系统字库。雅黑从技术层面上看,针对lcd液晶显示器平滑显示状态下小字号正常阅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清晰度更好,雅黑打破了长期以来宋体为正文字体的局面(中文宋体+英文tohom2点阵字方案),由于字体中宫放开,比较适合视频屏幕文字显示,被广泛应用于视屏界面的广告的副标题和正文文字。这些新的字库字体的不断开发设计,带动了出版行业对常用字体、字形进行改革的趋势。

长期以来无论是报刊还是网络,多选用“标宋”和“黑体”作为媒体识别字体。多数报纸正文排印使用的“老报宋”,其基本字型是90年代改进的计算机排版印刷字体,后来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印刷宋体字(博雅宋)迅速得到报业采用。目前我国报刊杂志应用最多的印刷字体是方正兰亭宋、博雅宋、报宋、书宋。在特殊稿件评论类的文章中会采用楷体、粗黑体、细圆体来增强视觉效果。“报刊字体混排应用会对整体的视觉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影响传媒的品质。在一种报纸或杂志的标题字体的应用中,主流规范字体要占整个传媒产品的80%标题字。辅助字体要根据传媒的个性传媒的产品特性来决定辅助字体的配合与应用”。这说明报刊杂志正文字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要求,正文一般使用宋体类字体,字号设为五号或小五号。版面正文之间的行距应当选择适当,行距过大显得版面稀疏,行距过小阅读困难。

计算机字库字体给屏幕媒体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字体,丰富了屏幕媒体视觉表现的`语言。字库字体应用于视频媒体相对于静态视觉来讲,由于屏幕媒体界面字体设计具有动态效果,其传达的信息量更大,视觉冲击力更强。视屏媒体的字体设计可以是活灵活现的,上一秒钟字体所处的位置,可以在下一秒钟发生位移或转变,加上字体设计是由丰富的色彩而构成,字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字体的颜色进行多种变化式的搭配、渐变、投影立体、光感效果等。文字载体的多样化对中文印刷字体提出了新挑战,由于受到文本呈现与解读方式的影响,中文印刷字体设计突破了静态平面印刷的基本概念,屏幕媒体使得文本突破二维的线性阅读,进入更加活跃的、空间性的、可选择性的阅读,文本的这种新表现方式无疑影响字体的呈现,给印刷字体设计带来了新挑战。